Talk:Zh-hans:中国标注指南
Administration/行政区
地级市和市辖区都使用 place=city,会不会区分不出来?--Aleung (talk) 06:46, 6 October 2017 (UTC)
- 基本上是不会的,因为地级市填写人口后权重大于辖区,你可以看一下上海周边,或者是东京都会圈。这样使用是考虑到1.它是县级单位;2.方便大城市远郊区显示 --Austin Zhu (talk) 07:58, 6 October 2017 (UTC)
place除了标注在行政中心(政府所在位置),是否可以增加其他选择?有些地方的政府在比较偏僻的位置,与人们熟知的地域中心位置不同。根据Key:place:“position a node at the recognized centre of the place, which may be location of the town hall, central square, or similar for a populated place.” 和 Place:“A place can be both a single node tagged with place=* roughly in the perceived centre of the place, for example the town or village square to the central in terms of facilities and/or transport routes or next any appropriate central monument.”,建议更改描述为:
带有place=*标签的node应该标注在该地区被广泛熟知和认可的中心地点,例如政府所在位置、中央广场或其他合适的中心性纪念物等。
--Aleung (talk) 03:04, 10 October 2017 (UTC)
一个 Key 包含多个值的问题
在 motorway_junction 的示例里面有一个 destination=昆山;张浦;锦溪
,但 OSM 其实是定义了用半角分号来分隔多个值的,所以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改成 destination=昆山;张浦;锦溪
?Zzcolin osmwiki (talk) 13:59, 17 December 2017 (UTC)
是的,不好意思没注意到。 Austin Zhu (talk) 14:28, 17 December 2017 (UTC)
OK,我已经到页面上改好了。Zzcolin osmwiki (talk) 15:21, 17 December 2017 (UTC)
motorway_junction 节点名称取用优先级
这里暂且提议一个规则,如果在某些地域出现不妥的情况可再议:
- 所有设施名称优先以实地的标识/碑碣/牌匾等为准,其次(如果可能的话)可查询是否有当地地名主管单位审定的名称,否则按无名称处理。
- 优先级:高/快速路之间的互通立交名称 > 出口收费站名称 > 高/快速路通往其他道路的出口互通立交名称 > 按无名称处理(noname=yes,下同)。
- 通向服务区的匝道出口节点使用服务区名称。
- 取用收费站名称时去掉“收费站”,取用其他设施名称时保留“枢纽”、“立交”、“互通”、“服务区”等通名,即:“××枢纽”、“××互通”、“××服务区”等名称直接保留,“××收费站”则只取用“××”部分。
- 应去掉通常不作为名称一部分考虑的主线道路当前或历史上的编号和/或名称,即:如果实地写的是“GXXxx ××高速××服务区/枢纽”则只取用“××服务区/枢纽”这部分;如果是“GXXxx ××高速××收费站”,则只取用“收费站”前面的“××”部分。
- 枢纽互通立交的名称如果直接采用或者基于途经的其中一条高/快速路的编号、文字名称等命名,那么对于被用来命名的这条路而言,如果这条路上实地无该名称标识,则这条路上的出口节点不宜取用该名称,以免出现类似“沪昆高速上的‘沪昆高速立交’”这种令人困惑的情况。
- 不可使用入口收费站以及分离立交、跨线桥等非互通立交的名称。
- 无编号出口应加上 noref=yes。
Zzcolin osmwiki (talk) 14:22, 19 January 2018 (UTC)
highway=motorway_junction 示例中 destination=* 和 destination:ref=* 的用法是错误的
根据英文 Wiki(https://wiki.openstreetmap.org/wiki/Key:destination#Examples ),这两个标记应该用在表示匝道的路径上(在路径被拆分过的情况下个人理解应该只需应用到第一段上),而不是用在出口节点上,destination=* 本身的 Wiki 页面也表示它不能用在节点上。Zzcolin osmwiki (talk) 14:54, 24 December 2017 (UTC)
有关民族语言文字的多语言标注问题
Chinese tagging guidelines正文中提到:
>> 根据缺省名称遵从本地语言的规则,中国大陆区域的名称应使用简体中文字符。其他语言译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请使用 name:lang=* 独立标注。注意,这条作用域为中国大陆区域的编辑原则,与作用域为全OSM社区的多语言编辑原则,在少数民族语言的标记方式上有冲突,建议在大规模修改前与社区进行讨论,以避免潜在编辑战的可能
但根据中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民族语言文字在相对应的民族自治地方采有与汉语言文字同等的地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甚至还规定了横排书写时,应蒙文在前汉文在后,足见民族文字的地位。
此外,以多语言标注name在其他国家的OSM社区也是通行做法。
请问OSM中国社区“中国大陆区域的名称应使用简体中文字符”的说法有无相关依据?我希望能够使用民汉双语(or多语)的方法对地名进行标注,以保障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的同等地位。
在此先征求一下OSM中文社区的意见。thanks!TerryZhang osmwiki (talk) 16:54, 08 June 2021 (UTC)
- 好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吵架很久了,目前达成的结论是找个机会来wiki上举行公投,公投的推动者就是鄙人,但是因为鄙人一直学业繁忙所以还没筹办这件社区共识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osm编辑者是完全对立的两派局面(且鄙人认为其中坚持死磕现代汉语是法定文字一派有些人是皇汉思潮)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15:20, 8 June 2021 (UTC)
- 再给自己补充一下,我是赞成Multilingual_names中的做法的,不过中间分割方式亦可商议。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15:23, 8 June 2021 (UTC)
- 补充x3:至于先例的话,之前和台湾地区的编辑者讨论过,他们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原住民聚集地区提供双语标注,而台北这种显然城市的地方还是纯繁体的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15:24, 8 June 2021 (UTC)
- 感谢及时的回复!请问有相关争论的talk页面链接吗?以及如果有公投的话是在哪里进行呢?辛苦了!--TerryZhang (talk) 18:39, 8 June 2021 (UTC)
- 很遗憾,中文社区普遍是不习惯在Wiki上进行大量的讨论的,主要是实时性和便捷性不如即时聊天工具,目前国内有三个相关群组,两个QQ群(数据行业使用者一个,mapper一个),一个Telegram群(mapper为主),鄙人都有长期潜水在其中。这些争议和讨论,以及不少日常编辑中的疑惑和讨论等,基本都是在即时聊天工具中进行的。直到达到一定规模才会考虑更合规的决策吧。故talk页面是见不到的了,但是在正式组织公投性质的讨论前,我会尽可能总结和引述双方观点。至于公投的组织,呐,俺比较懒,还一直没动作,估计暑假会考虑的。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5:43, 9 June 2021 (UTC)
- 如何进入那个电报群呢?
- 刚刚有建立一个专门用来投票的页面(但观点依然没总结,你可以去写一写双方观点,别只写一遍,会有先验问题),就是这个Talk: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标注方案,对应的wiki页面就没需要了,只是talk就够?它亦被收录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规范索引中,这个是专门收集各种中国地区所有编辑指南相关东西的目录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9:09, 11 June 2021 (UTC)
- 很遗憾,中文社区普遍是不习惯在Wiki上进行大量的讨论的,主要是实时性和便捷性不如即时聊天工具,目前国内有三个相关群组,两个QQ群(数据行业使用者一个,mapper一个),一个Telegram群(mapper为主),鄙人都有长期潜水在其中。这些争议和讨论,以及不少日常编辑中的疑惑和讨论等,基本都是在即时聊天工具中进行的。直到达到一定规模才会考虑更合规的决策吧。故talk页面是见不到的了,但是在正式组织公投性质的讨论前,我会尽可能总结和引述双方观点。至于公投的组织,呐,俺比较懒,还一直没动作,估计暑假会考虑的。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5:43, 9 June 2021 (UTC)
关于公交格式的问题
现在全国各地已标注的公交线路有好几种形式:
名称
- 大连市:ref或没有
- 秦皇岛市: 没有
- 天津市:ref路(from->to)或ref号线(from->to) 例子:机场专线2路(塘沽中心站->空港保税路)
- 北京市:Bus ref: from => to例子:Bus 305: 上地五街东口 => 中苑宾馆
- 大同市:from - to例子:绿洲西城 - 大同大学东
- 潍坊市:ref
- 济南市:reffrom->to例子:K49黄金山水郡公交车场—>站前路南口或ref路:from->to例子:K1路:洪家楼—>营市街经十路(英文:Bus K1:Hongjialou—>Yingshi Street Jingshi Road)
- 临沂市:ref路例子:30路
- 徐州市:ref路 from↔to例子:25路 徐州↔贾汪
- 扬州市:ref路例子:26路
- 合肥市:ref路例子:1路(英文:Line 1)
- 上海市:ref from-to例子:927 宜山路虹梅路-上海火车站 或 ref路 from-to例子:973路 上海南站-兰村路南泉路或 ref路 方向to898路 方向南翔汽车站
- 杭州市:ref路 from-to例子:268路 杭乔路公交站-西湖体育馆
- 南京市:南京公交ref路例子:南京公交游2路
- 武汉市:ref路例子:537路或ref
- 石家庄市:ref路例子:69路
- 太原市:ref路:from -> to1路:下元 -> 火车站(int_name=Bus 1)
- 西安市:ref
- 宝鸡市:没有
- 天水市:没有
- 兰州市:没有
- 乌鲁木齐市:没有
- 成都市:ref线例子:快速公交K12线
- 宜宾市:ref线例子:智轨T1线
- 南宁市:Bus ref: from => to例子:Bus 32: 安吉客运站 => 凤岭南青秀路口
- 防城港市:Bus ref: from => to例子:Bus 205: 防城港北站 => 防城区法院
- 南昌市:ref路例子:26路
- 福州市:Fuzhou Bus ref(方向)例子:Fuzhou Bus 66 (northbound)全英文,无参考意义
- 厦门市:Bus ref: from => to例子:Bus 快2 (BRT): 第一码头站 => 同安枢纽站
- 汕头市:ref路(from→to)例子:14路(珠津工业区→金凤坛东)
- 深圳市:ref路 from => to例子:70路 安托山场站 => 蛇口SCT码头
- 珠海市:珠海ref路例子:珠海B3路
- 广州市:ref路(from-to)例子:112路(南田路总站-天平架总站)
- 佛山市:ref路(from-to)例子:120路(地铁金融高新区-南风古灶)
- 肇庆市:ref路: from -> to例子:21路: 人民南路 -> 鼎湖山坑口
ref为公交编号from、to为起讫点
建议:名称里含有起讫点和编号,市级行政区内部市区公交不加该市名称,如县级和市区公交有编号冲突,加上该线名称如“莱芜1路”“章丘1路”,城际公交不加城市名称
wiki英文名称:The 'name' of a bus route should follow a specific format and is not the official name of the bus route. This tag is more of a description of the route than the actual name of the route. To add the name, use the following format: "name"="Bus ref: <from> => <to>". If the bus route has a "via", you can use "name"="Bus ref: <from> => <via> => <to>", however using via in the name is optional. Note that "->", "-->", or "→" can be used instead of "=>". Use which ever style you like. As long as the ref=*, from=*, and to=* tags are filled out, data users can create their own names however they prefer. If the bus route is a round trip, the "to" and "from" tags will be the same, causing a rather silly bus route name to be tagged (eg. Bus 27B: Downtown => Brightley => Downtown). In the case of such a bus route, you can choose to use "Bus ref" as the name. Example: name=Bus 27B.个人不建议直接使用格式Bus ref: from => to,缺乏中国特色情况,可能不适用于全部情况,且bus建议采用中文“线”、“路”。
与主线起讫点相同但线路不同的支线,建议添加一个中间的站点,建议参考当地公交公司的建议
编号
在我自己的历史编辑之中遇到过一些编号上问题
- 支线:K78支线1
- 无编号线路:使用中文名称作为编号,如:星河不夜城专线
- 区间车:BRT1区间
- 县区城公交与市区公交编号冲突:章丘1
成员
线路、道路作为成员“0”
起点站作为成员“stop_entry_only”
经停站作为成员“stop”
终点站作为成员“stop_exit_only”
站台作为成员“platform”
广州公交直接以汉字写成员角色的标记方式不可参考
其他标签
票价建议用“charge=X.XX CNY” 营运时间建议用“opening_hours” 支持交通联合卡的线路建议用“payment:China_T-union=yes”
主线路
建议将双线线路放在主线路里,名称为“ref路”
疑问
- 城内多家公交公司如何处理network内成员?
- 撤销、停运的公交线路是删除还是写停运?
- 支线单设主线路还是放在主线的主线路里?
参见
--Herman Lee Zh (talk) 05:34, 14 June 2021 (UTC)
- 应当明确:中国大陆范围内公交系统应遵循OSM社区推荐的 Public Transport Version 2 (PTv2)(提案见Proposed features/Public Transport)及已有的Zh-hant:公共運輸/Zh-hans:Buses来标注,需在关系中加注public_transport:version=2
- 个人意见即查证信息:
- 名称:使用 <type><ref>路: <from> (=> <via> )=> <to>的形式命名,其中所有符号使用半角字符,=>可被->/-->/→替换,但应在城市范围内统一,以符合 PTv2 要求。<type>按PTv2要求应为公共交通类型,故应使用"公交"(亦可"机场快线","xx专线"等特别类型之名称),可对应"地铁1号线"等其他公共交通类型。遇到县级市级编号冲突在前加注地区名,如“莱芜公交1路”“章丘公交1路”。
- 编号:应该可以接受汉字作为ref的一部分,如支线、区间、地区名等;无编号线路,根据PTv2留空即可,但须有name=*,如"星河不夜城专线"可作为official_name=*,name为"星河不夜城专线: 起点 => 终点"
- 根据PTv2,所有交路或支线应单独作为一个完整的route
- 成员:成员角色亦应按照 PTv2 要求标注。其中,线路、道路作为成员角色应该为空而非'0';另根据Buses,正常情况下public_transport=stop_position都是非必要的,直接在地图上路边标注public_transport=platform作为"platform"角色即可,而"stop"角色是不被鼓励的,有出入管制的站点应使用"platform_exit_only"或"platform_entry_only"来代替"platform"
- 主线路:名称使用<type><ref>路
- 关于其他疑问:
- network:公营/政府统一编制编号的公共汽车线路本人意见是使用形如"<地区名>公交"的形式
- Zh-hans:Buses#如何从 OpenStreetMap 中移除公交线路
- 支线如独立编号则应单独设立主线路
--Triomphe346 (talk) 06:15, 16 June 2021 (UTC)
university与college
在英国,college提供高等或专职教育。在美国,college开设初级学位课程。 在中国,大专属于高等教育,而无学位授予资格,符合"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 which is not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尤指达到学位水平的)"之定义。Lepus (talk) 16:25, 6 December 2021 (UTC)
地级市路网怎么办?
县道及乡道:CN:SS:Xxx (Xxx为县级行政区名去调拼音,首字母大写)
但是查阅taginfo的信息后发现出现了类似CN:FJ:ND:Fuding
和CN:FJ:Ningde
共存的情况(福鼎是地级市宁德下属的县级市),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忽视了地级市存在县道的情况?还是说我们应当把他视作市辖区的?但是那样的话它可能会经过多个市辖区,并列在路径上还是打断成碎粉条?
详情可见:r13973930, 被热心但嘴臭的编辑者统一为了县级,因此目前Ningde和Fuding都并存了。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9:47, 1 May 2022 (UTC)
- 福建似乎是以省为范围统一编制县道编号的,而一般县道也以地级为范围编制。此处标准或应修改为以编制范围作网络,福建县道为
CN:FJ:county
,一般为CN:SS:<地级行政区名>:county
;乡道以地级编制的为CN:SS:Ddd:township
,以县级编制的则为CN:SS:Xxx:township
。Lepus (talk) 11:31, 1 May 2022 (UTC)
关于拆分本条目内容的建议
Zh-hans:中国标注指南中的很多内容,不如直接写到标签对应的wiki中文页面里。全都放到中国标注指南谁记得住啊。包括Zh-hans: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内容也是。
人家这个wiki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写清楚所有标签的用法,但是咱们翻译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的。简体中文页面非要死板的照搬英文页面的内容,翻译的四六不像。然后中国内地的用法又全都写到中国标注指南里,找都找不到。谁一下子能消化这个页面这么多的内容啊。 Booktiger (talk) 08:05, 18 November 2022 (UTC)
关于为城市快速路分类而标注highway的方法
我将城市快速路位于不同城市分成两个阶段:
- 一个类似于高速公路在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颁布前的阶段,高速公路只是国道省道的升级路段。部分城市的城市快速路不与城市主干路作出明确区分,但实际具有控制出入的特征
- 一个类似于高速公路在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颁布后独立规划的阶段,中国高速公路在这一年后全国逐渐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普通公路分开,高速公路完全独立出普通公路的路网,直到2009年GB/T 917-2009及“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与编号实施工作”颁布。一些城市的城市快速路网规划独立于城市主干路规划,城市快速路普遍以“XX快速路”,“XX高架”命名,根据GB 5768或GB 51038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本人倾向于第一类城市快速路使用"highway=motorway";第二类使用"highway=trunk"另加注"motorroad=yes"与普通高等级道路(国道、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作出区分,例如:苏州的太阳路是G312的一级公路路段,又称G312苏州西段,其中分为无锡市界~S228太阳路立交段及相城高架段(~苏州园区),两段均为限制时速100的控制出入道路,其中前者仅为国道一级公路并未划入苏州市规划中的城市快速路网,应该标注为"highway=trunk"和"motorroad=yes",后者由于是规划和管理按照城市快速路施行,应该标注为"highway=motorway"。
由于中国根据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职责划分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两套体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GB 5768.2、GB/T 28443等规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应为等效的道路形式。两者不应视为上下级关系,两者互不包容,是两套体系中各自最高的技术标准形式。以下为两种系统技术等级的对应关系和等级次序。
城市道路等级 | 公路技术等级 | 对应关系 | 公路行政等级 | 备注 |
---|---|---|---|---|
GB 51286 | JTG B01 | GB/T 917 | 对应的标准 | |
快速路 | 高速公路 | "highway=motorway" | 国家高速公路 省级高速公路 |
当城市规划独立的城市快速路网或高快速路网时,城市快速路独立于主干路存在 |
主干路 | 一级公路(干线功能) | "highway=trunk" "motorroad=yes" |
普通国道 | 无法确认道路等级,但是具有中央隔离带,控制出入/没有平交路口,较高限速时使用。比如隧道,高架桥 |
主干路 | 一级公路(集散功能) | "highway=trunk" | 普通国道 | |
次干路 | 二级公路 | "highway=primary" | 普通省道 | |
支路 | 三级公路 | "highway=secondary" | 普通县道 |
--StarBG (talk) 10:56, 5 May 2023 (UTC)
关于对于城市快速路使用highway=motorway标注的方案
根据本人既有的对于部分符合以下规定的城市快速路条件(满足其一),将其建立关系并标注为highway=motorway:
- 所在城市独立于城市主干路规划城市快速路,或与市域范围高速公路规划为“高快速路网”;
- 使用符合GB 5768.2或GB 51038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指路标志底色为绿色;
- 主路完全控制出入,通过不平行交互的匝道与其它道路(含辅路)交互,并与其它城市快速路交互成网;
- 其它普通道路的指路标志指向该道路的路名标志使用绿底白字;
- 若该道路封闭式收费管理,与收费公路(或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这些城市快速路旨在满足Tag:highway=motorway中对motorway的定义:
"Generally roads with control of access are proclaimed in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have an official status as a controlled access road, sometimes this can include the term motorway, freeway or expressway among others in the road name. These kinds of roads usually have a special designation by the law, with a set of laws specifically applied on them. Generally some restrictions are placed on the kind of vehicles or traffic which can be on roads which should be classed as highway=motorway, such as no pedestrians, bicycles, livestock, horses and so on."
- Generally roads with control of access are proclaimed in government documents(所在城市独立于城市主干路规划城市快速路,或与市域范围高速公路规划为“高快速路网”)
- These kinds of roads usually have a special designation by the law, with a set of laws specifically applied on the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章第五节:第八十五条 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参照本节的规定执行。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指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
对于其余城市快速路(政府信息公开为城市快速路的路段,或其符合GB 55011中为快速路定义的要素),将维持highway=trunk,motorroad=yes的现状。
以下为添加于本页面用于描述highway=motorway中的内容:
可能的情况:
当城市快速路在满足GB 55011中对于“快速路”的标准要素和由政府公开信息证实其城市快速路线路信息,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应使用highway=motorway:
- 所在城市独立于城市主干路规划城市快速路,或与市域范围高速公路规划为“高快速路网”;
- 使用符合GB 5768.2或GB 51038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指路标志,指路标志底色为绿色;
- 主路完全控制出入,通过不平行交互的匝道与其它道路(含辅路)交互,并与其它城市快速路交互成网;
- 其它普通道路的指路标志指向该道路的路名标志使用绿底白字;
- 若该道路封闭式收费管理,与收费公路(或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注释:
具体符合该项的城市快速路路段列表,可参考China/Transport/Expressways
--StarBG (talk) 03:55, 31 May 2023 (UTC)
这种标识方式存在若干问题,如:
- 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快速路的道路等级低于高速公路highway=motorway。虽然它们的主路都完全控制出入,但最低或最高限速、限高、车道宽度及应急车道的设置上均至少有一项不符合高速公路的标准,如最高限速为60kph、存在货车无法进入的隧道(与该道路是否禁行货车无关)、车道宽度过窄及不设置应急车道等。因此,即使同为路网中的最高等级道路,也不能将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画上等号(即均使用highway=motorway);
- 不能仅依靠指路标志的颜色来判断是否为城市快速路,因部分快速路使用蓝色标志,同时也有一部分仅为高架或隧道的道路(而非快速路的一部分)使用绿色标志;
- 不能因为某道路(通常是城市主干路,也含部分快速路)的一部分符合高速公路标准就将其升为highway=motorway,因为这本身即说明了该道路不是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 从渲染考虑,由于城市快速路是市政路网中最高等级的道路,将其升为highway=motorway会导致在某些大城市highway=trunk基本消失。
敝人认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且完全控制出入的highway=trunk可以考虑升为highway=motorway:
- 与高速公路完全互通(即经由该道路可以不经过红绿灯地从一条高速公路驶入另一条高速公路);
- 有最低60kph及大于等于100kph的限速标志;
- 设置了应急车道(隧道除外)。
--Rukkhadevata (talk) 13:34, 31 May 2023 (UTC)
- 之所以使用highway=motorway表示城市快速路,鄙人认为是因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在中国泾渭分明,两者并无可比性。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是各自系统中最高技术等级的道路,其承担的功能是不一样。至于快速路是否通行货车,这是各地具体交通管制政策的异同,并不是城市快速路的固有特性,比如江阴的城市快速路均未限制货车通行;作为高速公路一部分的虎门大桥,现禁止所有7座及以上客车和任何货车通行,这是对应之关系。同时路肩并不能说明这是高速公路,因为多个高速公路例子可证明,一条高速公路可以完全没有路肩,甚至没有紧急停车港湾,比如惠深沿海高速等。
- 通过路牌颜色实施实属目前妥协的无奈之举,因为根据osmcn社区的固有惯性认知快速路就应该是trunk的思潮影响,所以目前尽可能保守设计部分激进的观点
- 同第一条
- 大量城市仍然存在国道和普通一级公路过境,第二条也可以是这种考虑(很多主观认为快速路其实并不符合GB 55011的规范,可以将其视为高级版城市主干路,使用trunk表示;普通的城市主干路使用primary)
补充说明几点
- 之所以需要将部分城市快速路升级为motorway标注的考虑在于,一些拖网孤立的事实上的高速公路需要一种方式得以包容,这些高速公路在现实情况下一般会使用与规范设计的城市快速路路名标志一致,也可以简单的解决这些道路的地位确认问题(比如:京通快速路、乌昌快速路、东部过境高速、河北一些无编号或自定义编号的高速公路、名为高速公路的普通国省道路段等)
- 这里明确的是,我使用“高速公路”的中文术语定义是来自于国内的法规标准,并不代表这里的“高速公路”是明确与“motorway”及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中文本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中国并不是该公约的有效成员国,国内的实践现状与该公约规定和英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 进行这项变更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越来越多城市正在规划所谓“高快速路网”系统,这些城市可能存在或即将存在免费的高速公路路段正在承担城市快速路的功能,包含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城市,这些城市纳入高速公路网的道路并不一定完全100%符合JTG B01中的标准要素
- 关于限行、速度、路肩、车道、道路收费问题,更应该通过其它标签的使用进行处理,而不应该视为其特定道路类型的固有特征
- 正如上面的说明,中国不像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法规标准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共用一套道路等级标准,在其标准中是可以明确表示其定义的“高速公路”(即最高等级道路)与“实施高速公路规定的道路”的上下级关系的。即使如此,日本将所有的“自動車專用道路”(含“国道高速道路”)一律使用highway=motorway表示,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非上述国际公约成员的领土大国同样类似的实践
--StarBG (talk) 06:13, 31 May 2023 (UTC)
- 并非路政部门是否允许通行货车的问题,而是其本身即物理上不允许货车通行,如货车无法驶入的隧道或高架等;[1]
- 所谓“固有惯性认知”正是因为它是目前最合理的方案。在城市中,代表国道的highway=trunk占比极少,而将同样使用此等级的快速路升格为highway=motorway会导致城市范围内几乎没有trunk被渲染,这是一种渲染浪费,同时也是一种对道路分级的开倒车行为,因为绝大多数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均存在固有且显而易见的差别;
- 唯等级论已在中国内地行政区划当中得到了应用。譬如,任何县的驻地(place)都标注为city,但某县下辖的大镇即使人口达十几万、甚至多于其县府驻地,也仅能标注为town。如果按照唯人口论标注聚落,将使标准变得极为复杂混乱;用路牌颜色等标准取代目前运行良好的道路分级标签系统,会产生同样的混乱。城市快速路虽同为路网中最高等级道路,但其多数没有统一编号(或是将国省县乡道改道至此),从正当性上讲就低于建设之初即有国家/省高速编号的高速公路。
因此,在上一条的基础上敝人对highway=motorway标注范围的看法仍然限定于:国家高速、省高速和极少数符合前述标准、具备货车通行条件(无论是否允许)且已为highway=trunk的道路。
--Rukkhadevata (talk) 08:38, 31 May 2023 (UTC)
- 正因为快速路与国道混淆,在无单独标签用以单独列出快速路,才需要对快速路进行“精神分裂”,分类处理,因为部分快速路并不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划,只是“名义上的”。根据是否实施特殊法律判定是否为motorway是Tag:highway=motorway提出的方针,以及特别说明的"or selected roads with limited access depending on the local context and prevailing convention."
- 至于车辆限行问题,我也提过虎门大桥的问题,是不是虎门大桥这一G9411莞佛高速的组成部分需要被踢出高速公路序列呢?北京限制外地牌照是不是也同样说明北京境内的高速公路名不副实呢?所以不能将车辆限行问题归结于道路固有的属性,这些本来就不应该通过highway标签其代表的属性区别,因为即使是高速公路的通行条件,无论技术上乃至于社会面上都不会有真正的统一。毕竟摩托车能不能跑高速公路都是社会议题不是吗,因为道交法并没有说摩托车不允许通行高速公路,但是不妨碍各地补充条例高速禁摩
- 之所以用路牌区分的原因并不是对蓝色路牌的快速路存在情绪化的偏见,而是那两个国标就要求城市快速路使用绿色路牌,即使排版格式是否需要完全遵守有待商榷,但国家规定是这样。所以蓝色路牌目前阶段只能暂时忽视,只有作为快速路=motorway作为共识时才作后续考虑。另外,根据我提及的几条条件中,如果其证实存在快速路网或“高快速路网”规划的(存在于类似于“城市综合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文件中),也是生效的
- 同样以等级论,省级高速公路并没有与国家高速公路分开处理。以及城市道路并没有编号系统,只有公路才有,最多公路穿越公路界经过城市道路过境,这一点同样与其它国家地区的道路系统存在明显差别
--StarBG (talk) 12:46, 31 May 2023 (UTC)
@StarBG: 关于城市道路问题,我的评价是你目前进行了大量的长篇大论的论述——但是很多并不符合大多数绘图者的意见,并且有明显的钻牛角尖和过度上溯定义的趋势——但到底什么是定义,用什么标准合适——看,这不就可以论述了。主观感受?是否封闭?收费区间?政策规定?如果看政策规定,看规划还是看高速路网编号?(虽然我觉得规划仅供参考),看,这可供操作的标准太多了。尤其是目前国内政府部门都尚未有意愿去规定什么是高速的情况下。尽量能一刀切,有时候也是一种明智之举。或许我们是一群老古董——但至少还算稳定。我目前已经收到不止一位编辑者对您在全国多处不够恰当的更改道路等级的不满,我觉得有必要请您稍事休息。或者您可以先不要进行编辑,也不要与其他绘图者辩论,认真梳理一下您从进入OSM以后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发言,观察其是否有矛盾之处。谢谢。--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15:13, 31 May 2023 (UTC)
一些技术标准参数对比作为参考:
技术标准 | 设计时速 | 硬路肩宽度(含路缘带) | 路缘带宽度最小值 | 最小出入口间距 |
---|---|---|---|---|
高速公路 | 120、100、80 | 3 | 0.75 | 2.0km(一般互通之间)、2.5km(一般与枢纽互通)、3.0km(枢纽互通之间) |
一级公路 | 100、80、60 | 3(干线)、1.5(集散80)、1.00(城镇设辅路100)、0.75(集散60、城镇设辅路80、60) | 0.75(100)、0.5(80、60) | |
城市快速路 | 100、80、60 | 无、2.5(郊区地面) | 0.5 | 同侧同向:760(100)、610(80)、460(60) |
——Lepus (talk) 11:21, 7 June 2023 (UTC)
一些实在不知道怎么标注的元素
来这儿有段时间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以下项目实在不清楚怎么合理标注:
项目 | 当前标注方法 | 例子 |
---|---|---|
装修、装饰公司 | Key:office | 10216774198 10216774198 |
收费自习室 | Tag:amenity=library | 10670028426 10670028426 |
想请问一下各位这些到底该怎么搞……Richardcai (talk) 08:37, 20 June 2023 (UTC)
- @Richardcai: 装饰公司还是保持office=*这个key合适,不过value目前没找到。至于付费自习室用amenity=*也没啥争议,但这个value估计要您开个proposal了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19:18, 20 June 2023 (UTC)
- 装修、装饰公司可用craft=interior_decorator或shop=interior_decoration。——Lepus (talk) 06:53, 21 June 2023 (UTC)
- @快乐的老鼠宝宝:之前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用于装修公司的value,不过@Lepus所述的“Tag:craft=interior_decorator”倒是蛮接近。Richardcai (talk) 08:18, 22 June 2023 (UTC)
关于利用现有leisure=nature_reserve标签,更清晰准确地标注国内自然风景区的建议
osm里目前没有完全和国内“风景区”这个概念对应的标签。当前,本条目是这么写的:“……自然景区标为boundary=protected_area。”但是,卖票给人逛的风景区,和正儿八经的保护区用同样的标签,是有一些反直觉的,而实践中,也有一些绘图者将风景区标记为公园、主题乐园等。
但是,osm的定义里,公园是指城里的那种维护很多的公园;主题乐园是指大型游乐园——其实都和自然风景区不是一回事。
而回顾boundary=protected_area这个标签,它是leisure=nature_reserve的改进,用来更好地体现保护级别。如今原来leisure=nature_reserve仍然用来标注自然景观区域,osmwiki对这个标签描述的特征有“许多允许游客参观,可能有便利设施”“游客通常只能在规定的步行路径上活动”等,这些特征和风景区比较符合。此外,最近在讨论的提案Proposal:Park_boundary建议说:“标签leisure=nature_reserve仅用于允许公众参观的区域,以匹配休闲=*的通俗语言定义,该定义用于‘人们在业余时间去的地方’。”换言之,他认为那种不让人进的最正统的保护区,反而不适合用leisure=nature_reserve这个标签,因为其中根本没有游客,就谈不上休闲(leisure),而风景区却贴合他的定义。我也认为这条意见很有道理,leisure=nature_reserve其实最适合标注景区。
此外,考虑到国内很多景区很难确定(或者说查询到)明确边界,用boundary这个标签或许会给地图带来报道上的偏差。wiki提到,对于boundary=national_park和leisure=nature_reserve的区别,“一些建议是:nature reserve比national park更小。national park更像是围绕大片区域的行政边界,而nature reserve在实地更为明显。national park通常被命名为“XX国家公园”。”也就是说,leisure=nature_reserve比较倾向贴近实际上的游览范围。所以,用leisure=nature_reserve标注也能方便绘图——假如信息有限,那姑且大概圈出游客能去的地方,也不算错。
所以,我的建议如下:
对于国内的风景区,
- 一般的自然风景区用leisure=nature_reserve;有正式的保护区头衔的则用boundary=protected_area。
- leisure=nature_reserve按实际游览(收门票)范围标注;boundary=protected_area、boundary=national_park尽量按行政公布界限标注。
- 我国国家公园常巨大得跨县市甚至省,可能并不作为一个景区营业,而其中局部作为景区开张;一部分自然保护区也可能有类似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在保护区内再另外用leisure=nature_reserve标注景区。
最后未雨绸缪,若Proposal:Park_boundary通过有一说一它三年了都没通过,则可以将boundary=protected_area用于标注没有保护等级的公园(包括郊野公园),其内部可以标注leisure=nature_reserve;而原先的公园标签继续用于标注有大量造景和维护的区域。以防万一,我建议届时可以用boundary=protected_area标注景区在法理(用地规划、行政许可、土地产权等)上的边界,不影响与用leisure=nature_reserve标注的游览(收费)范围并存。
以上。望听取诸位的宝贵意见。--ManakaAo (talk) 08:36, 27 June 2023 (UTC)
关于细化论述如何填写学校等单位名称
填写名称时的为难之处
我们知道,在osm中,填写名称时,有按实地招牌填写、不要缩写、将冗长少用的官方名称作为Key:official_name(而Key:name填本地人常用的)、不要混杂描述性内容(如地址),等原则。然而,在对中国各种事物标注时,上述原则有时难以取舍。以中小学为例:
- 有观点认为,学校的正式名称(如“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属于冗长少用的全名,不应作为name。但也有对此的疑虑:
- 一方面,尽管大家口头上从不会用这个全称,连学校平时宣传资料上都往往用简称,但有时在校门口能找到的实地标牌真的全都写的是这个全名,不这么填似乎不遵循实地原则。
- 如果说一刀切填正式名称,也大概不妥。也有学校会既悬挂正式名称门牌(典型的是白底黑字木牌),也安装更醒目的标牌,写的是简化的名称(如如位于武汉市的“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大门右边写着全称,左边写着“水果湖高中”,还有一个侧门挂了那种写全称的白底黑字木牌([https://blog.l3zc.com/2023/08/wuhan-trip/ 见此));也有时学校门口的标识就都是某种简称(如石室中学,正门挂着“文翁石室”的匾,和写作“成都石室中学”的木牌,校徽和其他校门上也是“成都石室中学”,公章却是“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 另一方面,假如写简称,如“涟水中专”,可能可能丧失指代性。况且OSM本来就有个“不要缩写”的原则。
- 特别地,有观点认为,学校全名里的行政区名属于描述,不应保留。如“上海奉贤区博华双语学校”里的“上海奉贤区”。但一律删除的话可能有些过于机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一方面,尽管大家口头上从不会用这个全称,连学校平时宣传资料上都往往用简称,但有时在校门口能找到的实地标牌真的全都写的是这个全名,不这么填似乎不遵循实地原则。
- 有一些学校得到了“某某大学附属xx学校”“某某名校xx分校”“某某教育集团xx校区”的冠名,而这类前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 这种冠名也与行政区名一样,保留可能很冗长,但去掉可能丧失指代性。例如,遂宁有“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州实验学校”,也曾有“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现已更名为“遂宁涪江中学”),但当地还有“遂宁高级实验学校”“遂宁高级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曾有“遂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现已更名为“遂州外国语学校”)等。
- 有的学校挂牌的这个带前缀的名称其实并非公文上的正式名称,甚至比正式名称还冗长。例如,例如贵阳有一所学校,门前大字是“华中师大一附中贵阳学校”,然而招生简章上的正式名称是“贵阳市华师一学校”。
- 有的学校的正式名称里前缀的大学/名校名称本来就是简称,例如上海的“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教育局查到的资料和校门的校名都写的是这个,而不是“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
- 有一些单位的门口的招牌上就有几个名称。例如:
-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就同时挂了“涟水开放大学”的牌子;有的学校会加挂“oo学校家长学校”等牌子
- 衡水二中门口是分两行写的“衡水市第二中学”“河北衡水外国语学校”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门口是较大的“成都七中”和较小、带括号的“(成都中学)”
- 四川私立的“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旗下在各地有很多联名的分校,其中一所分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学校内部是联通的,大门大字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雅安校区”而白底门牌有两个,“雅安市成实外高级中学”“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另有有一个离小学教学楼最近的门供小学生通行,挂了“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小学部)”的白底门牌(该门上曾有段时间大字标牌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雅安校区)附小”,后来把“附小”拆掉了)
- 上文所说加冠名的“oo教育集团xx校区”也有与不加冠名的“oo中学”都挂出来了的情况。
我的思路建议
为此,我想抛砖引玉,提出一些有操作性的决策方法,并构造一些按这个思路填名字的案例:
- 我思路的核心是尽量以实地文字为准,只引用已在被使用的名称,不定义一刀切的缩写办法,不建议主动琢磨简称。
- OSM本就提倡“不要缩写”,因为缩写工作容易,还原却可能出错。汉语里的缩写甚至更有可能被错误还原。一方面,不像英语可以用大写字母和点号表明这段是缩写,汉语没有显式标记。有的学校的正式名称里本来就有缩写词,例如上海的“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教育局查到的资料和校门的校名都写的是这个,而不是“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有的中学叫“oo县中学校”也有的全名里也没有“县”和“校”——如果我们平时缩写很多,读者可能会对这种情况过度扩句。
- 另一方面,缩写用词也是不规律的,不是本地人进行的缩写可能实际上不为本地人使用:“高级中学”是会被缩写成“高”还是“中”都有可能;“外国语实验小学校”,有的会缩写成“外实小”,也有的是被当地人直接叫“实验小学”“外国语小学”……还有可能学校的正式名称早已更改,但通行的简称仍然源于旧名。
- 也不要一律删除地名。一方面,它是字面上的校名一部分,省掉可能影响含义,如“华师一”“成实外”不带地名的话,就显得是指本部而不是某个冠名校;再者校名里的行政区名往往在暗示隶属关系,而不是物理地址,如“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就是因为隶属省教育厅管理,所以区划只列到“湖北省”。
- name填写实地看到的标牌中,符合校园主要功能、字最醒目、较简洁但不至于混淆的。不排除但也不一定选官方全名。
- 如上文中“水果湖高中”“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可作name,而不是“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文翁石室”“成都中学”等。上文中提及的“涟水开放大学”“oo学校家长学校”也可排除。
- 有的招牌上,同一个名称的部分片段是小字,但我的意见是,仍然需要调查大字部分是否常被单独使用,否则还是应将这个名称视作整体分析。
- 如果这些大字招牌都实在很冗长,那么可调查学校自身是否经常在告示、宣传等使用更简洁的称呼,如果有,可以考虑从中选择用得多、相对正式的;如果没有找到占主流且仍具识别性的略称,则接纳大门上写的。
- 我个人感觉大于十个字大概能算“冗长”和考虑更换为简称,大家可酌情讨论。
- 如上文中“贵阳市华师一学校”尽管没挂在门上,但是在其官网可发现,该校近期的文章即便不属于正式公告,也一般以此自称。因此,可作name。
- 而对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雅安校区”,“雅安市成实外高级中学”和“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也冗长,且法理上只分别对应其部分业务,因此不能贸然选一个作为name。可以调查到,该校有两个公众号,分别叫“雅安市成实外学校”“雅安市成实外学校小学部”。前者文章,有的是报名指南等得“痛失花名”的正式文件,其余的都是自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雅安校区”或简称“成实外雅安校区”;后者则早些年一般自称“雅安成实外附属小学”,近期坦然有时自称“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更多用简称,以“雅安成实外学校”为多。可见,小学部从不主动用“校区”一词行文,中学部有时能用“学校”一词。因此将name写为“雅安市成实外学校”可能最符合公约数。
- 对于“上海奉贤区博华双语学校”,在其官网可见,在标题等需要省字数的场合,经常以“博华双语学校”为自称;而“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其公众号常时简称“涟水中专”;经互联网检索也确认不会与其他学校混淆,于是可选此二者为name
-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州实验学校”的官网使用的略称是“川师附校”,但这个略称对外人恐怕不知所云。因此,name仍填“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州实验学校”。
-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公众号叫“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小”,但文章中要么简称“华附实小”(我感觉也属于外人难懂的),要么只是去掉“上海市”留下“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未见只简称“实验小学”部分的做法。此外,还有网络照片显示某段时间校门口的校名就曾是不带“上海市”的。因此,将name填为“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为宜。
- 如果有几个名称不能排除,则综合判断哪个更广为人知,在社会中更常用。实在难分伯仲时容许以分号并列于name中。
- 如衡水二中显然以二中之名知名,故校名填“衡水市第二中学”,而非“河北衡水外国语学校”。
- official_name不限字数,原则上以教育局文件和公章为准,在调查时也可依据校门口白底黑字门牌、公告落款等填写。
- 如上文一些学校,此栏分别应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贵阳市华师一学校”“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雅安市成实外高级中学;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
- 发现的其他名字,包括上述过程中淘汰的,尽量都填入alt_name、short_name、old_name、loc_name等。如果可以确定部分名称对应的是校内的专用办公楼等,可将名称标在专用设施处而不是附带在学校上。
关于“校区”与括号
上文提到,有名义上是某某名校oo校区,实际上在法律上是单独另有名字的学校的情况。本条目目前也说到“教育集团的问题,情况较为复杂故暂未定义”“对于招生分离或者部分分离的校区,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暂未讨论是否属于一个实体或不同实体。”我也对此抛个砖:
- 不刻意回避也不刻意倾向“oo教育集团xx校区”之类的名字,除非太过冗长。而就是按上文所述,单纯看门口哪个名字写得更大更显眼,就选哪个。
- 对于确认实质上独立运行的两个“校区”,即便采用了带“校区”的名字,也不将“oo校区”放入消歧义括号,而是以原文为准:原文没括号或只是偶尔有,OSM就也不加;原文有括号,OSM就加全角括号。
- 如“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是相互独立运行的,即便同属一个集团。所以“(西区)”用全角括号。
- 实质独立运行的迹象包括但不限于:
- 单独的校徽;
- 公章上的名称不一样,甚至不是带“oo校区”而是看上去就是另一所学校;
- 类似的专业分别进行招生,不存在例行的学生流动安排或机会;
- 官网、教务、学工、图书馆等系统各是各的,不互通;
- 等。
但具体满足了多少条就过了临界点,我也不是很拿得准。
总之,希望我说的这些思路能成为大家进一步讨论的抓手,集思广益,最终形成能写入条目正文的指南。
--ManakaAo (talk) 20:04, 29 June 2024 (UTC)
- 总的来说是可以的,但我仍对尽可能考据实地标志存在疑问,即“name填写实地看到的标牌中,符合校园主要功能、字最醒目、较简洁但不至于混淆的。不排除但也不一定选官方全名”,仍建议保持留下一些最后的“一刀切”的normalization手段,如果实在无法判断到底是适用哪种情况的话。而最长最大最全的名字放official_name应该是没疑问了。--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1:28, 30 June 2024 (UTC)
- 缩写的问题,所有缩写都应该放在alt_name中,例如"历城二中"这样的。而"历二"则算得上是short_name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1:38, 30 June 2024 (UTC)
- "类似的专业分别进行招生" -> 我建议上面这一系列讨论都仅限定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两条关于高等教育的直接单独列出来。基础教育阶段很少会有说专业招生和图书馆系统等事宜。 此外建议文章风格还是稍微改写一下,例子和原则分开一些;当然,具体排版和改写工作可以日后再说。--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1:38, 30 June 2024 (UTC)
- "如“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就是因为隶属省教育厅管理,所以区划只列到“湖北省”。"一条我觉得有不妥之处,在不同省份可能这点执行情况不同。如“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是市直学校而非省直,但一样只写到山东省而不会展开为“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甚至县市的学校也不会展开到地级市里去。同属县级市的也有“山东省诸城第一中学”,而没有展开为“山东省潍坊市诸城第一中学”或者“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第一中学”。当然也有展开了完整县市区名称的“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这方面命名本身就是混乱的,在全国无法均一——这也是我为什么鼓吹和推崇一刀切正规化的原因之一。潍坊这边我能查到这么多例子当然要归功于教育局有无条件公开的名录(潍坊市中小学名录、潍坊市民办高中信息 等) --快乐的老鼠宝宝 (talk) 01:49, 30 June 2024 (UTC)
- 的确,我说的这种方案也有很明显的缺点:名称格式相同的两所单位,地图上的name却可能详略不一,仅仅因为他们装修大门时的一念之差。此外也不排除大门没有挂大招牌等找不到实地名称的情况。
- 其实,要不是有“不要用冗长的正式名称”一说摆在这里,我个人本更认同另一种方案,都用全名:
- 通过实地调查绘图时,名称填写招牌中最接近像是整个学校的全名的(以相对最长、写于白底黑字木牌等为线索),无论有多长。
- 例如:采用“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奉贤区博华双语学校”“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雅安校区”
- 在实地名称都不令人满意(找不到或全像是缩写过等),或扶手椅绘图时,不妨统统照录教育局等政府部门所公布名录上的全名。
- 例如:采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也仍采用“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山东省昌乐二中 ”
- 万一发现,实地名称不是官方名称的缩写,而是根本对不上,则才仍以实地为准。
- 例如:采用“华中师大一附中贵阳学校”
- 通过实地调查绘图时,名称填写招牌中最接近像是整个学校的全名的(以相对最长、写于白底黑字木牌等为线索),无论有多长。
- 这样做简易可行,但我比较担心这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个人是觉得,在中文语境下,地图上写全名并不违和,甚至更能带来严谨认真的印象,但这与OSM的惯例(虽然是国外首倡的)不符。
- 在原方案基础上调整的话,也许可以先把官方全名作为兜底,至少它不会不存在。把第三条的流程调整成这样:如果无法从实地获取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名称(包括不限于全都过于冗长或简略、实地没有显眼的标牌、扶手椅绘图时无法调查等),那么填写政府文件上的官方名称;若官方校名也冗长,则可调查……如果没有找到……则仍填写官方名称与实地名称中相对简明的。(如果像雅安成实外那样官方名称有几个,则接下来将“并列几个官方名称”作为整体,与其他选项比较)最后一条也修正为“如果有几个名称不能排除,则填写与官方名称接近者。”
- 另外OSM有个Tag:landuse=education用于多所学校共用地块的标注(不过目前标准图层不渲染)。也许可以用它来应对雅安成实外那样一个校园有几个官方名称对应不同业务的情况?例如假如查明其小学、初中和高中各自独占教学楼,那么可以将小学或初中部独占的楼作为复合多边形,标记上amenity=school+name=雅安成实外学校+official_name=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高中部的的楼标记上amenity=school+name=雅安市成实外高级中学;校园标记为landuse=education,名称或不填,或填“成实外雅安校区”(这个名字不与两个分配到别的元素官方名称重合)。
- --ManakaAo (talk) 15:09, 30 June 2024 (UTC)